南宁股票配资反复琢磨;数学回归课本
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录取通知书的第一时间,张序道拉着爷爷张厚忠合影。
盛夏蝉鸣渐弱,开学脚步渐近。四位“准大学生”提笔,给2030年的自己写下一封“时光信笺”。“那时,我大学毕业一年,今天的梦想,实现了吗?”信中,有对大学生活的憧憬,有对未来的规划。
回望来时路,挑灯夜读的身影、攻坚克难的坚韧、师长亲友的陪伴、心态调整的智慧……点滴积累与磨砺,铺就了他们通往梦想学府的基石,也为其新征程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青春的梦想因奋斗而闪光,未来的蓝图因坚守而清晰。今日,本报摘编他们的“时光信笺”,与有志青年共勉。
你守护的是国家的领空,是亿万人民的安宁。别忘了感谢战友的支持,别忘了对父母说声“放心”,更别忘了——你永远是那个热血少年。
——摘自张序道《致五年后的自己》
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
张序道
爷爷的军功章照亮他的军校路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
通讯员 杨学工 实习生 武维娜
7月21日,一封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的录取通知书,抵达武汉学子张序道的家中。天空蓝的信封,承载着滚烫的期许。得知被该校雷达工程专业录取,他第一时间拉着爷爷张厚忠合影。
爷爷张厚忠,是一名1973年入伍的老兵,曾任喷火连连长,两次荣膺嘉奖。50多年来,即便经历耳膜震伤、两次中风,他依旧雷厉风行,每日将被褥、房间收拾得一丝不苟,军人的严谨,深深刻进骨子里。
爷爷擦拭军功章的背影,哼唱《打靶归来》的旋律,是张序道回忆里温暖的画面。“爷爷说,冬天训练手冻得裂口子,就往手上抹点猪油继续练;拉练时背着几十斤的装备走几十里山路,脚上磨出泡就用针挑破继续走。”他还清晰地记得爷爷的描述,“站岗时要盯着天上的星星,不能让一只飞鸟‘越界’。”
“当兵是无上光荣,能为国做事,一辈子就值了!”看着录取通知书,爷爷向张序道讲述着朴素信念。在张序道眼中,爷爷与老战友每天的电话粥,那份历久弥坚的情谊,让他深刻理解了军人“家”的含义——超越血缘,系于使命。
在爷爷的影响下成长,张序道自带一身正气。班主任邓桂平对他印象深刻:作为班长,张序道上课从不迟到,作业从不拖沓,班级事务思虑周全。同学骨折崴脚,他二话不说背上背下、送饭取药。高二时,他高票入选团校、党校,成为共青团员。上党课听军史,他目光如炬,凝神深思。
高三那年,一所军校的招生宣讲如一道惊雷,劈开他朦胧的军旅梦。激昂的话语、热血的影像、优秀校友的事迹,特别是清晰可见的录取分数线,让他豁然开朗:“原来,军校并非遥不可及,找准方向,我也能行!”
张序道认定学习如盖房,地基稳方能添砖加瓦。语文早读,他率先领诵;午休,他追着英语老师啃错题,在单词本上勾画查注,反复琢磨;数学回归课本,吃透例题再拓展。最终,他的成绩从在军校线边缘,到高考取得601分,挺进班级前十。
这份自律,也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“除了经济上需要我们帮助,任何事儿他都能自己拿主意。” 张序道的妈妈评价他:洗衣、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事,他从不假手他人。暑假期间,为了让自己更独立,他学会了做饭,家常菜已是信手拈来;闲暇时,他翻看《诗经》《易经》等中国古代经典著作,还学习画画、跆拳道等。
被空军预警学院录取后,张序道也早已开始规划,暑假里重点补英语短板、练体能。他买来英语四六级教材,跟着网课系统学习,同时,坚持在清晨沿着江边慢走、小跑,即便高温天气也几乎每天坚持。
“想到即将到来的军校生活,想到爷爷的期待和自己的初心,就有了克服惰性的动力。” 他说,“军校生活和普通大学不一样,我得提前做好准备,不能辜负这份期待。”
对不公保持愤怒,对弱者怀抱悲悯。真正的成长,是学会在复杂中捍卫简单。愿你在时间洪流里,始终站得稳自己。
——摘自向籽伽《致五年后的自己》
武汉大学
向籽伽
60天夺冠:热爱,是最短的跑道
备战艺考时的向籽伽。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
暑气正浓,恩施女孩向籽伽的书桌上摊着自己打印的剧本——距离开学还有半个多月,她对即将踏入的武汉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充满期待。
高考放榜那天,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的向籽伽,名字登上了湖北艺考表演导演类的榜首。文化课598分加上专业高分,让她稳稳拿下综合分第一。
这光环背后,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。
做出艺考这个决定时,向籽伽正在重点高中读高三。她的文化课成绩一直很好,高一高二常进年级前十。一次偶然的新闻接触,让她迷上了戏剧。“能体验不同的人生,多有意思啊。”这份单纯的热爱,成了她转向的起点。
但代价是实实在在的。高三最关键的时候,她得离开学校至少两个月,完全放下文化课复习。身边不少人觉得太冒险。向籽伽却透着一股倔劲儿:“别人越说不行,我越想试试。”她不是没纠结过,但心里打定了主意:“大不了再来一年。”
真正的挑战是专业。表演导演,对向籽伽来说完全是新领域。高二暑假和考前一个月,满打满算六十天,是她全部的专业学习时间。在武汉的“梦想团”机构,她开始了高强度训练:早上七点到深夜十一二点,声乐、台词、形体、表演、形象塑造,排得满满当当。
起步并不顺利。机构负责人第一次见她,就点出了不足:身高、优势不算突出,没舞蹈基础。“那天面试完,她人就不见了。没想到开课前一天,她又出现了。”负责人记得向籽伽说起那晚独自在恩施街头走了很久。“那一刻,我知道她是真的想学。”
热爱很快化成了行动。舞蹈是短板,老师为她编了青春洋溢的舞,她就泡在练功房里,一遍遍练动作,学着用身体讲故事。最后考试拿了45分(满分50)。练功房晚上九点半下课,她常练到十一点,最后一个走。“上课从不迟到早退,即使情绪崩溃、自我怀疑,哭完也是擦干眼泪接着练。”这位负责人说。
“刚开始上台,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,表情也僵。”为了克服紧张,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对着镜子一遍遍练表情、练台词、练动作,再根据老师意见一点点改。“在台上摔打多了,慢慢就放开了。考试时,我觉得自己真的‘在’角色里了。”向籽伽回忆道。
艺考结束回校,离高考只剩很短时间。面对两个月的空白,向籽伽拿出了学霸的方法。她先定了个“跳一跳够得着”的总分目标,再分解到每一科。课堂成了主战场,“听课时百分百投入,一分钟都不浪费。” 排队打饭、走路回宿舍的零碎时间,她都用来背那些零散的知识点。
等待艺考成绩的日子,她心里也打鼓。“慌没用,不如看眼前。”她稳住自己,分析每次文化课考试的得失,查缺补漏。就这样一步步,把落下的文化课追了回来,考出了598分。
“梦想团”的负责人感慨,向籽伽的经历让人看到,艺考这条路,同样需要扎实的文化功底、高效的学习方法,还有那股子不服输的拼劲。“这条路,从来不是捷径。”
一颗希望的种子,即将在燕园生根发芽。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,它长高长壮了吗?我相信,这五年里你一定会用心尽力,共同守护这颗种子长成一株参天大树。 ——摘自董思远《致五年后的自己》
北京大学
董思远
他圆了一家人的北大梦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
通讯员 韩琪 实习生 辛宗雪
7月,董思远和妈妈一起前往新疆旅游。
7月19日,武钢三中毕业生董思远,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信息与技术科学专业的大门,即将为他敞开。喜悦之余,他的暑假安排得满满当当:预习大学数学内容,坚持晨跑锻炼身体,偶尔也翻翻喜欢的闲书。
“在北大校园,就能见到‘韦神’韦东奕老师了,想想都开心。”董思远说,小时候,经常听父母说起武钢三中曾经荣获国际数学竞赛金牌的校友轶事。“也许是家里的氛围,也许是母校的传统,让我从小就喜欢数学,遇到难题也不怵,愿意一点点琢磨。”董思远说,考上北大,既是父母的夙愿,也是他的目标。
家里的教育,润物细无声。两岁起,妈妈就每天陪他读二三十分钟书,书由他自己挑。六岁时,他就能抱着厚书自己看了。广泛的阅读——历史故事、科普知识、文学作品都看——不仅让他认字多、语感好,更练出了超乎常人的专注力。学历史、学生物时,这些积累常让他触类旁通。
父母很珍惜他的好奇心。小学时,妈妈鼓励他报名湖北省博物馆的“小小讲解员”。一开始面对观众,他紧张得手心冒汗,但硬是坚持下来,越讲越自信。后来参加“小小外交官”英语比赛,得了奖,还跟着武汉的小学生交流团去了英国。妈妈回忆:“看着他一点点克服胆怯,在挑战中找到自信,我们特别欣慰。这些经历,无形中给了他向上生长的力量。”
考上北大,是全家共同奋斗的结果。家里氛围宽松,大事小事都商量着来。选竞赛还是拼高考?去年暑假,一家人围坐桌前分析利弊。父母把情况摊开讲清楚,最后支持他冲刺数学联赛。虽然只拿了国家三等奖,甚至不如他自己在前年获得的国家二等奖的成绩,但他很快调整心态,扎进高考复习,半年内成绩就追了上来。“没有完全正确的选择,只有让选择变得正确的人。”这句话,成了董思远面对选择的底气。
“学习上遇到坎,孩子很少抱怨,总能自己想办法跨过去。” 妈妈刘方说。高三压力最大的时候,家就是他放松的港湾,一顿妈妈做的家常菜,几句爸爸的开解,就能让他满血复活。
在高中班主任张利荣眼里,董思远是个“阳光的学霸”。“他特别‘坐得住’,尤其喜欢‘啃’数学难题。一道题解不出来,他能反复琢磨很久,非得找到最漂亮的解法不可。这种对数学纯粹的热爱和那股子韧劲,是他成功的关键。”
站在人生的新起点,董思远目标清晰:“北大数学系是我心之所向,希望在那里打好基础,未来能为国家的基础研究添块砖、加片瓦。” 他特别提到,在武钢三中养成的专注、务实和能坚持的品性,是母校送给他最珍贵的礼物。“我会带着这份传承,继续努力。”
五年后回望,你大概更懂了:高考后那个看似“没得选”的送外卖夏天,藏着多少成长的运气。它教会你专注、坚持、每一分钱的分量,也让你更坦然地“大大方方”走自己的路。 ——摘自钟一男《致五年后的自己》
北京科技大学
钟一男
外卖少年奔向大学绿茵场
穿上骑手服的钟一男。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文漪
8月9日,武汉夏日的热浪依旧蒸腾,但对于刚满18岁的钟一男来说,这是一个奔向新起点的日子。结束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外卖骑手工作,他收拾好行囊,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寄语、一份亲手挣得的万余元积蓄,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,正式成为北京科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一名新生。
时间倒回一个多月前。这位确认将被北京科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录取的07年大男孩,没有选择悠闲度过假期,而是穿上骑手服,一头扎进了武昌街道口高峰期的车流里。
钟一男选择街道口站点,看中的是这里高校云集、订单密集。“这边单会比较多一些。”他算得很清楚:每天努力跑上30多单,收入大约能有150元。这份在别人看来枯燥甚至辛苦的工作,钟一男却干得特别有劲儿。
“每跑一单,看着单量增多,感觉自己赚的钱特别有分量。”他坦言“有趣的事情其实不多,也挺枯燥的”,但紧接着语气就亮了起来:“但我特别乐意跑!”他要靠自己的汗水,买下一把心仪的贝斯。“因为我有一个买贝斯的目标,所以很有动力。”他说,家里条件不是很好,这把贝斯,他希望能靠自己挣来。少年的话语里透着自立与担当。
工作节奏紧张。每天十点开工,到下午三点多才能歇口气吃上午饭。大学城附近的小吃街就成了他的首选。“便宜量大,划算。”他这样评价。晚上八九点收工回家时,常常已是饥肠辘辘,幸好家里总有妈妈留好的热饭。
6月以来,武汉的雨连绵不断。刚开始跑单,一场毫无防备的大雨给初来乍到的他一个教训。手机被彻底淋湿,屏幕失灵,修一次花掉了他辛苦跑一天的收入。“当时经验不足嘛!”提起这事,他语气里没有抱怨,只是有点懊恼。但第二天,他就给手机套上了防水袋,继续出发。困难发生了,解决掉,然后继续向前,这就是他的应对方式。
按照最初的计划,钟一男本打算在8月中旬结束送外卖工作后,用自己辛苦攒下的钱,和同学一起前往重庆旅行。然而,计划赶不上变化——北京科技大学的足球训练已提前开始,他需要马上报到投入训练。这意味着,憧憬已久的“山城行”只能暂缓。“虽有遗憾,但是以后还有机会嘛!” 面对调整,钟一男语气轻松,透着乐观。他迅速调整心态:“这笔钱我会先好好攒起来,不乱花。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。”
此刻,北京科技大学的绿茵场、明亮的教室、热闹的社团活动室正等待着这位阳光少年。
(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)
658金融网配资-如何利用杠杆买入股票-十倍配资炒股-最新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